<轉載文章>
 
除了無數臨床紀錄證實不少人吃了味精感到不適外,過去四十年來有大量科學研究及其他紀錄,證實味精在某些情況下會令動物或人生理嚴重受損害,以下列出其中一部分。

 

味精與發育

 

  科學實驗結果顯示,味精會防礙發育,導致肥胖症及其他病症:

 

  在1970年的一次實驗中,一群老鼠在出世後開頭十天用皮下注射方式把味精打進體內,結果長大後紛紛痴肥——附睪脂肪墊重量增加,細胞體積增大,脂肪質細胞數目下降。此外,這群老鼠長大後與對照的另一群比較,體內較大型的細胞對於腎上腺素的脂解作用反應特別差,但是對胰島素的抗脂解作用反應卻特別厲害。負責研究的專家認為味精造成肥胖症,原因是味精改變了細胞對腎上腺素及胰島素的反應,令在脂肪質裡的脂類成份增加。

  在1997年的一次實驗中,一組老鼠在出世後開頭十天用腹膜注射法打進相當於每公斤體重4克的味精,結果發現長大後生長畸型、內分泌反常、行為反常,其中大部分尾部自動裂開,全部明顯又矮又痴肥,雌鼠比對照的另一群卵巢小、子宮小、腦下垂體小。另一組老鼠同樣在出世後開頭十天打進了同樣分量的味精,但分五次注射,結果上述典型的味精遺害輕微很多。

 

味精與視力

 

  科學實驗結果顯示,味精會破壞視網膜,影響視力:

 

  在1960年的一次實驗裡,科學家用腹膜注射的方法,把味精打進幼年老鼠體內,份量為每公斤體重3.2克,結果發現那些老鼠視網膜中毒受損。

  在1969年一次實驗裡,一些九至十日大的老鼠被一次皮下注射每公斤體重4克的味精,然後分別在30分鐘到48小時之後被殺,結果發現視網膜嚴重損毀——處處有神經枝狀突起,還有神經細胞逐漸改變,——壞死,終於細胞紛紛吞噬。

 

味精與嘔吐

 

  科學實驗結果顯示,味精會導致嘔吐:

 

  在1944年的一次實驗裡,科學家用靜脈注射方法把酪朊水解產物或人造氨基酸混合液打進狗隻體內,結果狗隻紛紛惡心及嘔吐。

  在1947年,醫生用谷氨酸鈉鹽(Sodium glutamate,成份與味精幾乎相同的化學物質)來醫治尿毒症,把血液裡的氨含量水平降低,結果發現受治療的人用靜脈注射方法打進了38克之後,17人中有11人嘔吐。

 

味精與高血壓

 

味精含鈉離子量約13%,身體吸收太多鈉離子可能導致高血壓症。現時港人吸收鈉離子往往遠超過體內所需,為預防高血壓,最好不吃味精。(以上是香港營養學會的意見)

 

味精與生殖力及遺傳

 

科學實驗結果顯示,味精會破壞遺傳因子、影響生殖力、令後代畸形:

 

1965年一次實驗裡,有第一群十四隻兔子被一起拿來研究,十雌四雄,所有雌兔一連27天吃了每公斤體重25毫克的谷氨酸(雄兔沒有吃)。後來其中兩隻雌兔已懷孕。第二群兔子四雌二雄,全部吃了每公斤體重25毫克的谷氨酸,又吃了同樣重量的維他命B6。第三群兔子六雌一雄,全部吃了每公斤體重25毫克的谷氨酸。第四群兔子廿雌八雄,作為對照。所有谷氨酸和維他命都是用管飼法餵食。第一群裡兩隻雌兔懷孕延遲,子宮裡有變質胎兒,另兩隻後來小產,產下畸形死胎,有兩隻後來懷孕,正常時期生產,但小兔四肢有多種畸形殘缺、生長遲緩,而對照那一群沒有以上情形。第二群兔子有兩隻懷孕,產生畸型小兔,出生後不久都死掉,骨骼變形,多個器官萎縮。第三群兔子有三隻懷孕,產下的小兔全部四肢畸形。吃過谷氨酸的三群兔子全部雄兔睪丸萎縮,產下的小兔身體全部多重殘缺。

可是在19701971的兩次實驗中,發現母鼠體內有味精,產下的小鼠長大後紛紛內分泌失調。

該兩次實驗又發現,小鼠出生後不久一連十天用皮下注射法打進相當於每公斤體重2.2-4.2克的味精,後來在四十日大時殺死剖屍檢驗,結果發現這些小鼠體重減少、睪丸及卵巢壞死,腎上腺及甲狀腺重量減少,前大腦垂體內的生長激素及促黃體發生素水平下降。

 

味精與智力

 

科學實驗結果顯示,味精會造成永久性腦部創傷,而且幼年時看不出來:

 

1970年的一次實驗裡,65隻十至十二日大的老鼠一次過用管飼法被餵食不同份量的味精,包括每公斤體重0.5克、0.75克、1.0克、2.0克,其中有十隻沒有吃味精,作為對照。餵食後三至六小時,所有老鼠用灌注法殺死,結果發現吃過味精的54隻老鼠之中,有51隻明顯腦部受創傷——神經細胞紛紛壞死,而壞死的比率正好跟味精服量成正比,吃每公斤體重0.5克的老鼠是52%,吃0.75克的是81%,吃1.0克的是100%,吃2.0克的是100%。若用皮下注射方法把同量味精打進老鼠體內,結果完全一樣。該次實驗更發現,若味精與糖精(阿斯巴特)同吃,腦部受損加倍嚴重。

1970年另一隊科學家做過另一次實驗,六隻九至十日大的老鼠口服相當於每公斤體重2克的10%味精溶液,結果出現了典型的那種味精造成的腦部創傷。

1971年的一次實驗裡,科學家在一群老鼠出生後三至十日,用皮下注射法一次過把相當於每公斤體重2-4克的味精(在蒸溜水裡含0.1毫升)。另一群成年老鼠則分別用皮下注射腹膜注射方法把相當於每公斤體重6-10克(體積1毫升)打進體內。另有一群老鼠則注射氯化鈉(食鹽)。注射後七十二小時,把全部老鼠殺死,用顯微鏡觀察腦組織;結果發現注射過味精的老鼠,有95%下丘腦弓形細胞核受到損毀。

1971年另一次實驗裡,科學家在一群老鼠出生後二至四日用皮下注射方法一次過把相當於每公斤體重1克的味精,注射後分批在一小時、三小時、六小時、廿四小時殺死老鼠,用顯微鏡觀察腦部組織,結果發現全部老鼠腦內海馬狀突起部分與下丘腦的組織壞死。

 

味精與心臟病

 

科學實驗結果顯示:味精會造成心臟病:

 

1962年一次實驗裡,科學家用靜脈注射方法把大量谷氨酸打進兔子體內,結果兔子紛紛產生心肌損害,並證明這是由於谷氨酸促使動脈緊張所造成的結果。科學家把割出的心臟單獨研究,發現大量谷氨酸令心臟操作減緩,令心臟收縮幅度增加,令冠狀脈管受壓縮。很大量的谷氨酸會令心臟停止活動。

 

味精與癌症

 

西方及亞洲的著名醫生都大聲疾呼,指出把含味精的食物給幼童吃可能極端危險。新加坡大學小兒科系主 任黃學本 教授(譯音)說,這樣做很危險,因為味精是一種神經的傳導物,吃進體內之後,變成了一種物質,把一個神經細胞的刺激傳送到另一個,於是因而造成「中國餐館症」,令一些大人感到暈眩、面部發紅、呼吸緊促、感到「災難臨頭」。 黃 教授在致檳榔嶼消費者協會的一封信裡並說:「我見過嬰兒患腫瘤,當時唯一可以解釋該症的線索就是該嬰兒吃了超級市場買來的嬰兒食品,裡面含有大量味精。後來該嬰兒不再吃嬰兒食品,腫瘤隨而消失。」

 

味精與死亡

 

1971年,日本國家衛生研究所用小雞做了實驗,給予含2.6%味精的溶液,結果三日之內,小雞大部分死掉,而屍體內的心臟、氣囊、肝部、肌肉及其他內臟部位都發現大量白色物質沉澱其中。據該次研究的報告,小雞死前一天或半天之內拒絕進食,「站在那裡,雙眼閉合,然後倒在地上,軟弱地啼叫,腳部關節僵硬,想站起來但失卻平衡。」

* 限於篇幅,本章引用的資料來源未能在此收錄,可參閱《信報》「野鴿居6號」專欄19872月份各篇文章附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雨麻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5) 人氣()